回忆满满!外媒评15款最佳PS1平台游戏
- 编辑:5moban.com - 18谁想实现这种现代化?谁有能力复制这个殖民制吗?麻烦就在于,我们尽管对现代化有很多的想象,但我们再没有能够再一次复制殖民扩张的条件。
这是整个全社会道德风险,搞得我们金融调控非常难。到2013年,40万亿,占GDP比例70%。
一个标准向非特定公众筹集资金,就是非法集资。这一点一定要告诉老百姓。宏观经济来说,就是老百姓收入水平或者说企业法人的利润、盈利积累发展很快,居民储蓄达到45万亿。我们的房地产调整也在过程之中。更不要迁就投资人做假账、赚不道德的钱。
但有些地方政府在做融资的时候,根本不考虑能不能偿还。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比如92年的宏观失控、88年的宏观失控,失控是什么失控?就是投资膨胀。要判断中国的银行业是否暴利,还要看两个关键方面:第一,净利息收益占银行营业收入的比重。
杨文在澄清一些误解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逻辑上的推理缺陷,可能引发新的误解。从结果上看,中国银行业在多元演进的同时,国有银行依然牢牢占据支配性地位,而民营银行依然是从属性地位的小角色。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率管制所带来稳定利差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前段时间大银行与余额宝的争夺战中,大银行"不约而同"地悍然宣布限制银行账户向余额宝转账的金额。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中国已经形成了利率双轨制:银行的低利率、影子银行的高利率。 一、中国银行业究竟存在不存在垄断? 杨文认为中国银行业垄断的说法不成立。
他提出两个论据:1.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中非国有资本的占比超过了20%,民间资本在全国性的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占比约为41%,在145家城市商业银行中的占比约为54%,在农村金融机构(337家农商行,147家农村合作银行,1927家农信社)中民营资本占比超过了90%。须知,16 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中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比例高达 90%以上。也就是说,这些银行每创造1元钱利润,至少有0.7元是国家的直接收益。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盈利水平的提高,才有了银行如今盆满钵丰的局面。
这表明,中国的银行业还是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到2013年末,中国银行资产规模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119万亿元,相当于增长了3.7倍。中国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2.从银行业集中度指标CR5(即一国前五大银行的总资产占银行业的比例)来看,澳大利亚、荷兰超过了90%,德国、加拿大超过了80%,西班牙、法国、英国、意大利超过了70%,美国、日本也在50%到60%之间。
以信托业为例,其资产规模从2009年的2万亿元激增至2013年的10.9万亿元。特别是2009-2010年的"四万亿"期间,银行信贷出现爆炸性增长。
因此,成本收入比下降的背后,是不良率攀升的风险。其他一些民企有控制力的银行,规模更小。
2.尽管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与银行治理结构改善和技术进步有一定关系,但从整体上看,中国银行业的畸形高利润主要还是来自于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利率管制。小银行的贷款利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其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结论:1.虽然从表面上看,中国的银行业已经逐渐多元化,但国有资本依然对银行业存在绝对的控制力,作为一个群体的国有银行依然存在明显的垄断力量。影子银行从2008年之前的微不足道,迅速发展到如今占GDP的50%。相对而言,中国的银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小。诚然,我们不能抹杀中国的银行业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包括上市带来的公司治理与管理效率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所以为了避免挨骂,杨特别声明,"笔者不是简单地为银行作什么辩解,更不是因为有什么人动了银行的"奶酪"。 四、银行服务于小微企业了吗?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杨文称:1.工、农、中、建、交五家银行给小微企业的贷款约占全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总额的31.6%。
在20世纪90年代,银行贷款主要投向国企,而国企存在普遍亏损,导致银行坏帐率极高而陷入"技术性破产"。银行越重要,银行高利润对实体经济的伤害越大。
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也意味着银行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弱化,即银行的利润不是通过为实体经济创造价值,而是对存款人和借款人利益的"侵蚀"。大银行敢这么做,所依托的正是其作为一个群体的支配性地位。
对小微企业而言,它们主要的问题不是银行贷款贵,而是很难得到银行贷款,从而被迫去影子银行融资。"面对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沉重局面,作为"中国金融业核心支柱"的银行没有必要"得了便宜还卖乖",而应知耻而后勇,深入反思,并以积极的心态拥抱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银行业对民资开放和金融创新。" 三、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来自何方? 杨文认为,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是合理的、健康的,其论据是: 1.银行业资产总量的迅速增长拉动了利润相应增加。中国银行业成本收入比的下降,除了成本控制之外,更主要来自于规模(这是分母)的迅速扩大。
四是大银行"一致行动"的能力和默契。鉴于这种讨论对中国金融改革至关重要,笔者特与杨凯生先生商榷如下。
由于其曾经担任中国最大银行行长的身份、公众对银行高利润的口诛笔伐,加上互联网金融与大银行之间暗战不断,该文引起广泛关注。3.银行技术手段的改进推动了利润增长。
2013年16家上市银行盈利占全部上市公司的盈利比重高达54%,连民生银行行长都承认:"大家有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影子银行的兴起,是银行体系低效的直接表现。
二、中国的银行业究竟是不是"暴利"行业? 关于银行业是否暴利的问题,杨文提出几个核心观点:1.大型银行目前的股权结构中,国家控股比例超过了70%。而同期,国际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从56.5%上升到66.5%。2.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银行利润打开了空间。中国的银行业资产占GDP的250%,而美国只有80%。
2.大型银行新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利率平均为6.39%,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为6.86%,城商行约为7.7%。中国的银行业2006年成本收入比平均是45.14%,2013年是30.79%,下降了14.35个百分点。
以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只有民生、平安、恒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其他银行都属于国有资本占据控制性地位。从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2013年,中国上市银行平均为23.1%,而巴克莱是59.22%,苏格兰皇家银行是44.42%,德意志银行是53.54%,JP摩根是55.16%,BNP是46.95%,富国银行是48.91%,汇丰集团是45.02%,美国银行是52.48%。
结论:就控制力、支配力而言,国有资本控制之下的银行依然在中国银行业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以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为例, 2012年泰隆银行10万贷款客户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高达99.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高达86.5%(工商银行为20%)。